最早知道世界上有心跳表錶這種東西, 是2000年底時, Johnny給我一支他退休的Polar.
當時我跑步還是懵懵懂懂, 一個人埋頭練習, 雖然大概知道LSD, 配速跑, 門檻跑, 間歇跑, Farklet之類的專有術語, 總覺得那是專業選手或職業跑者的訓練法, 跟我這邊種"正常人"是永遠不會有交集. 我是為健康而跑, 為休閒而跑, 哪需要這種奧運會選手的訓練法. 好吧, 我承認是為了逃避家中那兩位吵架打鬧, 而且理直氣壯的小朋友而每晚出外訓練!
那支Polar是最陽春的機種, 只有一組數字在錶面. 當HRM偵測到胸部的心跳訊號時, 時間顯示就消失, 只顯示每分鐘心跳數. 當HRM找不到心跳訊號時, 在一段時間後, 時間顯示又會出現. 當時不知HRM操作原理, 檢視傳輸帶時只有看到Polar的商標, 和Made in Finland的字樣, 以為此高科技產品竟不須電力驅動, 不禁對Polar和Made in Finland的技術驚為天人, 讚嘆不已.
呵呵, 幻想常不敵現實的殘酷!
用了幾個月, 除了知道自己跑快時心跳比較快, 跑慢時心跳比較慢之外, 好像也沒啥特異功能. 可是, 這種常識好像不需HRM, 每個人都知道. 加上傳輸帶的彈性連接帶的彈性日漸乏, 我常常要一邊跑, 一邊調整,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在調整奶罩, 有些好笑. 所以久而久之這個Polar就被我束之高閣了.
時間快快過, 我也越跑越遠, 參加的路跑賽越來越多, 心也越來越大. 2001年底跑了第一個半馬, 2003年開始跑全馬. 一年之內竟完走了四個全馬, 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馬賽是從頭跑到尾, 總有幾段路是完全無法抬腳跑步, 只能拖著沉重的步伐, 向終點邁進. 今年準備五月底的永和50k時, 覺得也許心跳錶能幫忙控速, 所以就重新選了一支Sigma, 希望能真正完"跑"一次馬賽.
當初選擇 Sigma 是因為 1. 德國品牌. 2. Made in Taiwan. 3. 找不到 Polar. 4. 不太貴 (NT$2300.)
有了 HRM不久就帶著參加舒跑盃, 全程心率在172-182的區間, 跑出46 min內的PR. 因此十分滿意HRM隨身教練般, 隨時提醒該加速或減速的好處. 月底永和50k時, 由於沒經驗而跑太快, 心率約在160-170的區間, 到37k處果然中箭落馬而開始起走, 直到42k處乳酸代謝的差不多才又開始跑步. 這次50k的比賽是項難得的經驗, 讓我對於自己的肌耐力及HRM的使用, 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七月中時, 突發奇想, 覺得HRM若有計算消耗熱量的功能, 就能拿來當成里程表使用, 加上這支Sigma只有最大心跳, 而無平均心跳, 所以將Sigma拿到Yahoo上拍賣. 當時問的人不少, 但無人下標. 我猜是賣太貴了. 我先是定NT$2100, 後來降到$1999. 呵呵, 真的太貴了!
好笑的是後來我竟然在亞歷山大將這支 Sigma弄丟了, 而梨山馬拉松又即將開始, 我需要一支 HRM幫我控速. 好巧不巧, 亞歷山大又重新開始賣Made in Taiwan的HRM. 簡單的做過市調後, 就請我Spinning的教練用on sale的價格幫我拿了一支. 這支 HRM, Echowell 401, 是其中最高階的機型, 除了無法下載資料, 不會MP3唱歌外, 有一切HRM該有的功能, 大致而言, 算水準以上.
這支 Made in Taiwan 的 Echowell 蠻容易受跑步機干擾, 害我常常沒辦法量我的平均心跳. 不爽.
三支 HRM比較如下
Polar:
pro
1. 最不受干擾2. 最大品牌, 支援最多3. 穩定性最佳
con
1. 太貴啦2. 傳輸帶無法自己換電池
Sigma
pro
1. 德國品牌2. Made in Taiwan3. 穩定性佳
con1. 功能太少, 無法計算消耗熱量
Echowell
pro
1. 功能齊全, 熱量, 脂肪, 每圈配速等, 一應具全.2. 不貴3. Made in Taiwan
con1. 穩定性不佳, 易受其他電子雜訊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